肛门直肠部的结构与功能
肛肠疾病是指发生在肛管、直肠和结肠部位的疾病。为了更好地理解具体的肛肠疾病发生的部位、发生的原因、检查和治疗的范围等问题,了解肛管、直肠、结肠部位的结构和功能是很有必要的,这些知识是检查、治疗和预防肛肠疾病的基础。
肛肠疾病主要牵涉到哪些器官?
肛肠疾病主要牵涉到结肠、直肠和肛管。
结肠 俗称"大肠",其包括盲肠、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和乙状结肠,下接直肠,成人的结肠全长 150 厘米左右。
直肠 上方与乙状结肠相接,下方与肛管相连,长12~15厘米。
肛管 是消化道的末端,解剖学的肛管上自齿状线,下至肛缘,长3~4厘米。肛门是肛管的终端,是机体摄取食物后排出粪便的出口,排便过程由肛门括约肌在神经支配下控制完成。
直肠的结构是怎样的?
直肠位于盆腔后部,直肠并不直,有两个弯曲。上部的弯曲与骶骨曲度一致,称骶曲;下部绕尾骨尖的弯曲称会阴曲。
直肠腔内由黏膜和环形平滑肌形成的半月形横向皱襞称为直肠横壁。直肠横襞通常有 3 个,上、下两个位于左侧,个体差异较大;位于中间的横襞在直肠的右前壁,距离肛门约 7 厘米,因其较大、较恒定,可作为直肠镜检的定位标志。在进行肠腔内器械检查时,临床医生要注意这些横襞,以免损伤。
直肠的生理功能是什么?
直肠的生理功能主要是储存大便,此外还有一定的分泌功能和吸收水分功能。直肠黏膜上的细胞能分泌黏液,对粪便有润滑作用,也可保护直肠、肛管免受粪便损伤。水分的吸收主要在小肠和结肠进行,直肠仅有很少的吸收水分的作用。但粪便在直肠内储存过久,仍可使水分进一步吸收,使大便变干。所以应保持每天有 1 ~ 2 次大便,不应抑制排便的感觉,以免大便过干造成排便困难。
肛管内面有哪些结构?
肛管是消化道的末端,却是感染的源头。肛管的内面由肛柱、肛瓣、肛窦、肛乳头等组成。
肛柱:肛管内的8~10条纵向的黏膜皱襞称肛柱。
肛瓣:相邻肛柱下端之间呈半月形的黏膜皱襞称肛瓣。
肛窦:肛瓣与相邻肛柱下端围成的小隐窝称肛窦。肛窦开口向上,窦内常有粪屑不易排出,感染后易导致肛窦炎,严重的可形成肛周脓肿和肛瘘。
齿状线 通过肛柱下端及肛瓣的边缘连成锯齿状的环形线称齿状线,是直肠与肛管分界的解剖标志。此线在临床上有实用意义。齿状线以上为黏膜,以下为皮肤;齿状线以上的血液供应来自直肠上、下动脉,以下来自肛动脉;齿状线以上静脉回流至肠系膜下静脉,齿状线以下回流至阴部内静脉;齿状线以上的神经分布属自主神经,痛觉不敏感,齿状线以下的神经分布属脊神经,痛觉敏感。
什么是肛门括约肌?
肛门括约肌是肛管周围的肌肉,又分肛门内括约肌和肛门外括约肌。
肛门内括约肌:为直肠壁的环形肌层在肛管处明显增厚形成,有协助排便的作用,无括约肛门的功能。
肛门外括约肌:为环绕肛门内括约肌周围的横纹肌,可分为皮下部、浅部、深部。肛门外括约肌起控制排便开关的作用。
此外,肛管周围肌肉还有肛提肌及直肠纵肌,可与肛门括约肌协同作用,控制排便。
什么是管直肠环?
除肛门括约肌外,肛管周围肌肉还有肛提肌及直肠纵肌。肛提肌内侧部分的肌纤维叫耻骨直肠肌,与直肠纵肌、肛门外括约肌浅部和深部纤维在肛管与直肠相接处的外围共同构成了肛管直肠环。肛管直肠环力量强大,对括约肛门、控制排便有重要作用,手术时若被切断,可引起大便失禁。
直肠肛管周围存在哪些间隙?
直肠肛管周围存在许多间隙,如肛门周围间隙、坐骨肛管间隙、骨盆直肠间隙、直肠后间隙、直肠膀胱间隙、深部肛管后间隙、黏膜下间隙等。这些间隙中组织疏松,富含脂肪组织,并且有很多纤维肌性膈将其分成许多小房。
以肛提肌为界,直肠肛管周围间隙又分为肛提肌上间隙和肛提肌下间隙。
肛提肌上间隙包括哪些?
膀胱前间隙:位于耻骨联合与膀胱之间。
直肠膀胱间隙:位于膀胱、直肠、前列腺之间。
骨盆直肠间隙:位于肛提肌上方,腹膜之下,直肠两侧。在男性前方有前列腺和膀胱,女性有子宫和阔韧带。因其位置较深,发生肛周脓肿时,患者全身症状重,局部症状不明显,易误诊。
直肠后间隙:又称骶前间隙,位于直肠后方,骶骨和骶前筋膜的前方。
肛提肌后间隙:肛提肌与直肠壁接触处分裂为上下两层,两侧间的裂隙环绕于直肠后外侧,称为肛提肌后间隙。
肛提肌下间隙包括哪些?
黏膜下间隙:位于肛管齿状线以上的黏膜与内括约肌之间,向上与直肠的黏膜下层连接。
皮下间隙:位于外括约肌皮下部与肛周皮肤之间。
坐骨直肠间隙:位于肛门直肠两侧,是肛提肌下间隙中较大较重要的间隙。坐骨直肠间隙的前后径平均为 6 ~ 8 厘米,宽 2 ~ 4 厘米,深 6 ~ 8 厘米。当肛门周围发生感染时,此间隙内易发生脓肿。
肛管后浅间隙:位于肛尾韧带的浅面,此间隙是肛裂引起皮下脓肿的所在位置。
肛管后深间隙:位于肛尾韧带的深面,与两侧坐骨直肠间隙相通。这是马蹄形肛瘘通道的一部分。
肛管前浅间隙:位于会阴体的浅面,一般感染只局限于邻近的皮下组织。
肛管前深间隙:位于会阴体的深面,与两侧坐骨直肠间隙相通。
括约肌间间隙:括约肌间间隙是感染沿肛管扩散的重要途径,骨盆直肠脓肿向下沿此间隙可至肛周皮肤,而中央脓肿或皮下脓肿也可经此向上蔓延至骨盆直肠间隙。
中央间隙:位于联合纵肌下端与外括约肌皮下部之间,环绕肛管下部一周。
直肠肛管周围间隙对肛肠疾病有什么意义?
直肠肛管周围间隙中充满脂肪结缔组织,有丰富的血管、神经、淋巴和肛腺管分支,是感染的常见部位。直肠肛管周围间隙也是感染时脓液容易储存的间隙。所以,直肠肛管周围间隙对直肠肛管周围炎症的发生和扩散以及手术处理都具有重要意义。
当发生脓肿时,脓肿发生于肛提肌上、下的哪个间隙,对于脓肿手术范围、切口位置及判断术后发生肛痰的高低有一定意义。
直肠肛管周围的血管有什么特点?
直肠肛管周围有动脉和静脉。
动脉:供应肛门直肠部位的血液。
静脉:直肠肛管有两个静脉丛。直肠上静脉丛位于齿状线以上的直肠黏膜下层内,因为静脉内无瓣而容易扩张形成内痔;直肠下静脉丛位于齿状线以下的肛管皮肤下层,是外痔的发生部位。
直肠肛管的淋巴如何走行?
直肠肛管淋巴回流以齿状线为界分上、下两组。
1 、上组淋巴回流
汇集齿状线以上肛管及直肠各层及其周围淋巴网,集成较大淋巴集合管,较后流人腰淋巴结(位于腹主动脉交叉上方,包括主动脉旁、前、后淋巴结群)。淋巴主要向三个方向回流:
向上方回流:汇集大部分直肠及肛管上部的淋巴,沿着直肠上静脉的方向在骼骨凹形成骶淋巴结,再上行在直肠与乙状结肠连接处(直肠上动脉分支处)形成直肠旁淋巴结,在乙状结肠系膜根部及主动脉周围形成腰淋巴结。
向直肠两侧回流汇集直肠末段淋巴网与肛管淋巴管汇合,沿肛提肌与直肠中动脉并行至闭孔,形成闭孔淋巴结,较后人髂内淋巴结群。
向下回流:汇集直肠末端及肛管周围肌间隙的淋巴,沿着肛管皮下、肛门内外括约肌人坐骨肛管间隙,形成坐骨肛管间隙淋巴结,较后穿过肛提肌至髂内淋巴结群。
2 、下组淋巴回流
汇集齿状线以下的肛管、肛门、内外括约肌及周围的淋巴,经会阴、大腿内侧至腹股沟淋巴结群,较后到骼外、骼内总淋巴结群。
肛门直肠的神经有什么作用?
肛门直肠的神经支配肛门的感觉及运动。交感神经使肛门内括约肌收缩,副交感神经使肛门内括约肌松弛。
阴部神经分布于肛门、肛管、肛提肌及肛门外括约肌,有敏锐的感觉功能和运动功能,所以齿状线下的肛管皮肤感觉异常敏锐,肛门部受到刺激后可反射性引起肛提肌和肛门外括约肌收缩或痉挛。另外,膀胱颈部的肌肉也受阴部神经的支配,因此,肛门疾病或手术可引起小便困难和尿储留等。
-
上一篇:影响直肠前突效果的因素有哪些?
下一篇:如何治疗放射性直肠炎?
由于内痔久拖不治会对身体造成很大的伤害,比如引起贫血等,所以肛泰医师提醒大家,发现内痔后,要及时到正规的医院接受治疗!肛泰医院目前主要使用创口微小术治疗内痔,效果显著。如需帮助,请点击咨询,与肛肠医师进行在线交流。
患者:李ⅩⅩ
性别:男 年龄:36岁
初复诊:初诊 科别:肛肠科
检查部位:肛管、直肠、结肠
就诊经历:
胃疼十多年,较厉害的快速胃痉挛,疼得我直不起腰来,恨不得要满地打滚,几年前茅做过快速胃镜,咽下一根又粗又黑的管子,难受了好一阵子。弄得我再也不敢上医院。因为胃一直不好,妻子多次建议我做胃镜,但有那次检查的痛苦记忆...[详细]
推荐阅读
-
无锡肛泰肛肠医院简介
无锡肛泰肛肠医院是一所集临床、科研、科研...[详细]
- 医疗收费规范价格诚信示范单位
- 院内环境温馨以人为本视患为亲
- 专注肛肠医学肛肠患者优选医院
- 找院就诊方便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 前沿技术设备检查诊治有效到位
- 层净化手术室杜绝手术外源感染
医院地址:无锡市五爱路85号 咨询热线:0510-85889555/400-060-1101(无节假日医院)
官方网站:www.85889555.com 无锡医博中医肛肠医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苏ICP备16025267号
Copyright © 2009-2012 GangTai Hospital WuXi.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治疗的依据,就诊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