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泰方法防治三类便秘
便秘是多种疾病的一种症状,但常见的较主要的因素是来自饮食的影响。由于每个人排便习惯、摄取食物的种类及生活习惯不同,便秘形成的情况也有着不同,另外,环境、精神等因素也会影响排便正常。
由此可见,对不同类型的便秘,做不同的防治措施很有意义。我国重点的肛肠病预防诊治医疗机构,肛泰医院经临床总结,归纳出可有效防治便秘的方法------
1、无力性便秘的饮食原则
1) 供给粗纤维饮食:改变不适宜的膳食结构和饮食习惯,食物不可过于精细,应供给高纤维膳食,膳食纤维增加到每日40克,膳食纤维是使肠道功能正常的重要因素,在肠道中吸水分,增加粪便体积和重量,刺激肠道蠕动,协助粪便的推进与排出。
2) 多食纤维食品:为了增加膳食纤维,在平衡膳食的基础上,每天要多食用富含纤维的粗粮、杂豆、带皮水果、韭菜、芹菜、菠菜、空心菜、萝卜、白薯、大麦、荞麦、玉米面、海带、豆角等。为进一步促进排便,可在膳食中增加吸水性强的洋粉冻、魔芋糕及魔芋精粉加水制成的魔芋浆,也可用点细麦麸。 开始用麦麸每次可先用一小茶匙,根据情况逐渐增数量。身体衰弱、肠肌松驰的老年患者,如不愿吃过多的粗粮、蔬菜时,也可在膳食中加洋粉冻、果胶冻、魔芋浆,使肠内容物膨胀 而增大体积促使肠蠕动有助于排便。
3) 增加液体饮用量:每日饮水6~8杯,使肠道保持足够的水分,水可作为润滑剂,膳食纤维在肠道中充分吸收水分才能起到吸水膨胀,软化粪便,增加粪便体积重量,刺激肠蠕动。每天 清晨空腹时喝1~2杯温凉的淡盐水,可起到泻热通便作用。
4) 充足B族维生素的供给量:多食用B族维生素丰富的食物,如维生素B1可促进消化液分泌,维持和促进肠道蠕动,有利于排便。如粗粮、酵母、麦麸水、蔬菜、豆类及其制品等。
5) 多食易产气食物:这些食品可促进肠蠕动加快,有利排便;如洋葱、萝卜、蒜苗、 生蒜、炒黄豆等,利用其产气而增加肠蠕动,有利于排便。
6) 增加高脂肪食物:植物油能直接润肠,为轻泻剂且分解产物脂肪酸有刺激肠蠕动作 用。如花生、芝麻、核桃,以及花生油、芝麻油、豆油等,脂肪总量可达100克/天。对老年 人因体虚而便秘者,可使用香蕉、芝麻、蜂蜜等,经常食用,有润燥通便的功效。此外,洋粉及其制品、银耳羹等也具有润肠通便作用。不宜用油煎炸、烙、烤的食物,以免使肠胃 “生热上火”,可使用炖、煮、的方法,可起到润肠通便作用。
7) 充分的活动量:体力活动和锻炼能使全身肌肉强健,增加弹性,也增加肠肌 的弹性,例如每天步行半小时,养成步行上下楼梯的习惯等,都是有益的。
8) 改掉依赖泻药的习惯:泻药使食物通过肠道过快,减低了肠道对食物的吸收,致使多种营养素遭到损失如: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及钠、钾与水分等,另外,长期使用泻药,可使肠肌松驰变形,更会加重便秘。
9) 忌烟酒及辛辣刺激性食物:烟酒、辛辣等食物很容易使人“上火”,体内产生实热,这种肠胃的急热就会带来便秘问题,也会加重病情。
2、痉挛性便秘的饮食原则
1) 无纤维低渣饮食:刺激性食物能增加肠蠕动,故宜先使用无渣半流质饮食,然后可过渡到少渣半流、少渣软饭等。低渣半流质饮食,禁食含纤维素多的食物和粗硬的食物,如粗粮、干豆、圆白菜、韭菜,坚硬的水果、干果等。
2) 适当增加脂肪:脂肪有润肠作用,脂肪酸促进肠蠕动,有利排便;但不宜过多,应小于100克/天。
3) 充足的液体供给:多饮水及饮料,保持肠道粪便中水分,以利通便,如早晨饮蜂蜜水等。
4) 进食助排便食品:可多进食洋粉果汁等利于排便的制品,洋粉在肠吸收水分,使粪便软滑,有利排泄。
5) 禁食刺激食物:禁止刺激性食品如酒、浓茶、咖啡、辣椒、咖喱等以免刺激肠道产生痉挛。另外,柿子中含有较多的鞣酸不利于通便,应避免食用。
3、梗阻性便秘的饮食原则
梗阻性便秘若为器质性病变引起的,因此,应首先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如直肠癌、结肠癌等。若为不有效梗阻,可考虑给予清流质饮食。当肠道有炎症溃疡时,应暂使用少渣和低渣饮食,临床根据病情供给少渣半流质或少渣软饭,以免刺激肠道炎症和病变部位。
-
上一篇:通泰方法打破千人一方
下一篇:高频电镊肛泰方法--肛瘘的治疗方法

由于内痔久拖不治会对身体造成很大的伤害,比如引起贫血等,所以肛泰医师提醒大家,发现内痔后,要及时到正规的医院接受治疗!肛泰医院目前主要使用创口微小术治疗内痔,效果显著。如需帮助,请点击咨询,与肛肠医师进行在线交流。

典型病例以下为部分病例,已征得患者同意本院使用,严禁转载


医院地址:无锡市五爱路85号 咨询热线:0510-85889555/400-060-1101(无节假日医院)
官方网站:www.85889555.com 无锡医博中医肛肠医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苏ICP备16025267号
Copyright © 2009-2012 GangTai Hospital WuXi.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治疗的依据,就诊请遵医嘱